記者、作家石俊榮的散文集《回不去的故鄉》去年1月由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問世后,受到讀者的喜愛。近日,該散文集第二次印刷發行,再度為大眾帶來濃濃鄉情。
石俊榮,陜西白水人,中國散文學會會員,西安報業傳媒集團(西安日報社)區域傳播事業部副主任。他從事寫作30多年,從事新聞工作20余年,采寫的多件新聞作品在國內外引起較大反響,其筆下的農村題材的散文作品,有著樸實細膩、幽默風趣、生動感人的特點。
散文集《回不去的故鄉》選取了作者從2005年至2019年期間所寫散文中,以農村為題材的作品52篇,全書共21萬余字,配以鄉村氣息圖片40余幅。書中,作者以淳樸的語言、簡潔的文字、濃烈的情懷、有趣的筆觸,描述了改革開放前后農村中的凡人凡事,為農耕文明走向現代文明留下一幅幅“素描”。書中文章體現了那個年代樸實的農民所擁有的堅忍、希望、執著和毅力,字里行間盡顯生命的質樸,體現著作者對故鄉的濃濃情懷。
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、陜西省散文學會會長陳長吟評價:“故鄉和往事,是生命的底色,隱藏在作家的內心深處。石俊榮在這些底色上,描繪出了自己的文學圖景。讀其作品,讓人沉醉在縈縈鄉情中,也讓人對腳下的土地有了深層的認識。”
知名歷史學者、河南安陽師范學院歷史系副教授端木賜香認為:“石俊榮心思細膩,文風憂傷——溫暖的是,他的憂傷上面,居然覆蓋了一層淡淡的幽默。就像巧克力上面,抹了一層甜而不膩的奶油。我想,傳說中的哀而不傷,怨而不怒,就是這樣一種文筆吧。”
中共陜西省委黨校黨史教研部副主任劉立榮教授說:“看著文字,彷佛他(石俊榮)就坐在我對面,時而低沉時而激昂地和我聊天,回憶他生命中的樁樁件件,看似瑣碎,恰恰還原了30年前關中旱原農村的日常,抒發了經過多種職業與滄桑歲月的歷練,卻依然‘生活虐我千百遍,我待生活如初戀’的對生活熾熱的愛。”
黑龍江作家張亞秋認為:“石俊榮用他真摯的情感,深邃的哲思反芻著原鄉滋味,也反思著時代的變遷。溫度,深度,厚度兼備,文字精粹,思想厚重,耐讀耐品,感人至深。”
陜西青年作家秦延安更提出,《回不去的故鄉》書中文字,既刻畫了鄉土中國的風俗人情與發展肌理,還描摹了廣大鄉民擁有的堅忍、執著和毅力,以及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,“字里行間盡顯生命的質樸,讓我們在遠望鄉村中,追憶心靈歸所,感受原始、自然純凈的人性美。”
首印出版后,《回不去的故鄉》被中國國家圖書館、首都圖書館、上海圖書館、杭州圖書館、北京大學圖書館、復旦大學圖書館等百余家圖書館收藏。著名播音員海茵、包志堅、孫維等曾在不同場合誦讀過書中篇章。